Skip to main content

学习体验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

荷兰华文精英教育中心  仲跻娜

 
四月二十三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国侨办与荷兰中文教育协会联合举办的教师培训。三位专家和教授的演讲非常精彩, 整个培训的精华很多。 但因篇幅所限,我谨将最触动我的几点记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 中文教学要顺应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学中也要注意他们的心理因素及需求。因为他们首先是人,是儿童,然后才是学生。 
 
平时经常听到同仁们抱怨,自己辛辛苦苦地备课、授课却达不到好的效果。听了姚教授的演讲, 我更加地肯定,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遵从儿童成长的心理需要和规律,从而导致我们在教学中太过追求方法与结果,却忽视了教学个体。 然而,我们的学生们首先是人,是儿童, 然后才是学生。 除此以外, 我们还必须在教学中照顾他们的心理感受与需求, 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这样才能让他们走得更远、学到更多。 
 
关于姚教授提到的学习动机, 我曾在班级里做过调查,当时大多数学生给出的回答是父母让他们来学中文的, 而非自己的选择。 我当时听了非常心痛。 但在一年的共同相处后, 学生们的回答就变得很多样化:因为我喜欢听你讲故事、我想见我的好朋友、我想玩中文游戏,甚至,我以后也想当老师, 所以我来学中文等等。这时的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正如姚教授指出的那样,当内部动机主导时, 学生会更乐于学习, 并且会学得更好。 此时,我想起了初中数学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当时的我作为学生,能明白但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现在的我作为教师, 则必须了解每个学生个体,并用最适合他们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努力帮他们实现这个目标。
 
另外,姚教授提到的自我身份认同对华裔学生们非常重要。 因为它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们对中文学习的兴趣, 更会对自信心、性格等产生深远影响。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也曾经说过, 儿童的行为是以目的为导向的, 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试想,如果学生们对自己的华裔背景不认同或不接受,我们又如何能引导他们学好中文呢?再反过来想想我们自己,在成长、搬家、移居海外时也曾经历过各种不适与痛苦, 更何况是长相、生活习惯与荷兰人有很大差别的儿童们。 因此,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更多地做换位思考,同时灵活运用共情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认同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增强自信,扬长避短,不可本末倒置。毕竟, 中文学习在每个儿童的成长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也是一个短暂的过程。 我们不能太急于求成,为完成教学任务, 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反应。欲速则不达。 “慢慢走,你才能走得更快。”----姚教授的这句话,对我们的教学以及我们教师自己都有点醒作用。 
 
二、 玩,是儿童的天性。所以, 玩中学,是一个非常符合天性的方法。 因此, 优秀的教师不但要会玩,还要知道怎么玩才合适、有效。
 
贾老师来自教育一线, 精彩的实例分享顺手拈来,她的热情与激情也感染了在座的所有人。她指出,怎样的老师就能教出怎样的学生。 如果老师活泼,学生也活泼;老师有创造力, 学生也会有。 反之,如果老师像个老八股,学生们也会“提前衰老”。 ------- 大家听了哄堂大笑, 但随后又引来了深思。 我平时也经常用游戏来辅助教学,这样既可以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练习使用所学的中文,还能够帮助记忆、提高学习兴趣,效果很好。 但同时,我也很注意把握游戏的形式、时常和要达到的目的。 正如贾老师强调的那样,学生们开心了,会更愿意来上中文课。 优秀的教师要会玩、知道怎么玩,对游戏要有把控力,既能放得开,也能收得住。 贾老师还指出, 教字,教的是生命体验, 而不是教汉字。 我在教学中也经常利用汉字的象形、形声等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记忆, 但贾老师的境界则高出许多。 仅仅一个“闯”字, 她从解释音形、到举例、再到提问 ( 为什么里面是羊不是马,什么情况下的“闯”是好的什么情况下又不是等等) 。仅从这一个汉字, 就可以做很多拓展,不但从音形义方面做了解释和引导, 更带领学生做了心灵体验,从而把它深深地刻在了学生的脑海里,而且很容易实现迁移。
 
三、 学习中文, 更要学习中国文化。 但是,传统文化的学习必须与时俱进、剔除糟粕。
 
由于远离祖国母亲的怀抱,加上缺乏文化环境,我们的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 李小龙教授不仅带领我们领略了蒙学《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中的瑰宝,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与时俱进、剔除糟粕。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客观、辩证评价很让人信服,也让我们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得到了更多的信心与方法。 很久以来,我对唐诗的教学一直都很谨慎。 总觉得自己还应该再多做些学习研究,等到自己的造诣足够深时再教授给学生。 但李教授的一番话给我带来了启示。他提倡让儿童多接触唐诗并且背诵, 如果成人能够解释其中的意思,那便更好; 若不能, 也无妨。因为唐诗本身就很有画面感,而每个儿童也会有各自的想象。结合姚教授与贾老师的“画一画”与“演一演”教学法,我觉得以后可以带领学生更多地接触唐诗,让他们尝试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例如绘画、表演等)去领略诗中的意境与美。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 三位专家与教授还对优秀绘本和思维导图在中文教学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地肯定, 并给出了宝贵的建议。 总之,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 除了专业知识, 三位专家与教授的奉献精神也很让人感动。 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分享, 他们都有意地在演讲中提高了语速。 而且, 即便已经很疲惫,他们也愿意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给大家答疑。让人看了既心疼又感动。
 
感谢所有人的付出, 我将砥砺奋进、继续努力前行!